万测[三方检测机构平台]

化学环境试验中ASTM G85-11标准附录A3酸性盐雾试验的操作要点

ASTM G85-11是全球腐蚀试验领域的核心标准之一,其附录A3针对酸性盐雾试验(AASS)制定了详细操作规范,用于评估金属材料、涂层及镀层在酸性腐蚀环境下的耐蚀性能。掌握A3附录的操作要点,是确保试验结果准确性、重复性的关键,直接影响材料腐蚀行为分析的可靠性。

酸性盐雾试验溶液的配制与验证

溶液配制需严格遵循成分要求:以分析纯氯化钠(NaCl)和冰醋酸(CH₃COOH)为溶质,去离子水为溶剂。首先将50±5g/L氯化钠完全溶解,再加入冰醋酸调节pH至3.1-3.3(25℃时)。pH调节需用校准后的pH计,避免试纸误差;若pH偏离,可少量添加氢氧化钠(pH低时)或冰醋酸(pH高时)回调。

溶液需过滤去除不溶物,防止堵塞喷雾嘴。配制后24小时内使用,若放置过久需重新测pH,确认无变化后方可使用;若pH超出范围,需重新配制。

试验设备的清洁与功能核查

试验前需彻底清洁盐雾箱内部(箱壁、样品架、收集器),用去离子水冲洗残留盐渍或腐蚀物,晾干后确保无积水。清洁后核查关键功能:饱和空气塔水位需充足,保证空气饱和;温度控制系统需提前预热,待箱内温度稳定在35±1℃后再放样品;喷雾嘴需无堵塞或损坏,若有问题及时更换。

喷雾系统的调试与喷雾量校准

喷雾量需调试至1.0-2.0mL/h·80cm²(A3附录要求)。调试时,在箱内均匀放置2个以上收集器(如直径10cm的玻璃漏斗,面积约78.5cm²),远离样品架和喷雾嘴。启动喷雾1小时后,测量收集量,若不在范围则调整喷雾压力(0.7-1.5bar)或喷嘴角度,直至符合要求。

多个收集器的喷雾量差异需≤0.5mL/h·80cm²,确保盐雾分布均匀。调试后记录喷雾压力和喷嘴位置,避免试验中误碰。

试验温度的设定与稳定控制

试验箱内温度需保持35±1℃,温度波动会影响腐蚀速率一致性。试验前用标准温度计校准设备传感器,误差超0.5℃需调整。

设备启动后需预热1小时,待温度稳定再放样品。试验中每小时记录温度,若偏离范围:温度过高可开通风口散热,温度过低需检查加热器或饱和空气塔温度(饱和塔温度需比箱内高2-3℃,保证空气饱和)。

样品的预处理与安装规范

样品预处理需去除表面油污、氧化层,用乙醇或丙酮擦拭,必要时超声波清洗,避免腐蚀性溶剂。预处理后晾干,禁手触样品表面(防汗液污染)。

样品安装需倾斜15-30度(与垂直方向),确保盐雾均匀覆盖;样品间距≥20mm,不接触或触碰金属架(需用绝缘材料隔开);涂层样品需密封边缘,避免基材暴露影响结果。

试验过程中的动态监控要点

试验中需持续监控:喷雾连续性(中断超1小时需补时)、盐雾收集量(每天检查,低于1.0mL/h·80cm²需清理喷嘴)、溶液消耗(定期补充新鲜溶液,禁加自来水稀释)。

中途检查样品时,开箱时间≤1分钟,避免温度湿度波动;检查后立即关门,待参数稳定再继续。

试验结束后的样品处理流程

试验结束后,先关喷雾再取样品,避免盐雾继续沉积。样品用去离子水轻冲,去除表面松散盐渍(如需保留腐蚀产物则跳过冲洗);用过滤压缩空气吹干,或室温晾干(禁暴晒/高温烘干)。

最后记录样品外观:腐蚀点数量、位置、面积,涂层起泡/剥落情况,附照片或文字描述,为后续分析提供依据。
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ulsdmg.com/a/2047.html
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