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测[三方检测机构平台]

金属材料化学环境试验中腐蚀产物的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及应用

金属材料在化工、海洋等化学环境中易发生腐蚀,腐蚀产物的组成与结构直接反映腐蚀机制及材料耐蚀性。X射线衍射(XRD)作为非破坏性物相分析技术,能精准鉴定腐蚀产物的晶体结构与相组成,是化学环境试验中腐蚀行为研究的核心手段。本文结合试验需求,系统阐述XRD在腐蚀产物分析中的方法要点及实际应用。

XRD分析腐蚀产物的基本原理与适配性

X射线衍射基于布拉格方程(2d sinθ = nλ),当入射X射线与晶体材料的晶面发生干涉时,满足条件的晶面会产生衍射峰,不同晶体的晶面间距(d)独特,因此衍射峰位置可作为物相“指纹”。

腐蚀产物多为晶体或微晶态物质(如金属氧化物、氢氧化物、盐类),且常以多相混合物形式存在。XRD的非破坏性特点可保留腐蚀产物的原始状态,避免样品前处理对结构的破坏;同时,其对多相体系的分辨能力强,能从复杂腐蚀产物中识别出各物相的组成,这是光谱分析等技术难以替代的优势。

例如,钢铁在盐雾环境中的腐蚀产物可能包含γ-FeOOH(纤铁矿)、α-FeOOH(针铁矿)、Fe3O4(磁铁矿)等,XRD通过不同的衍射峰位置(如α-FeOOH的特征峰在2θ≈21.2°、33.2°,γ-FeOOH在2θ≈18.5°、30.2°)可精准区分这些物相。

此外,XRD对腐蚀产物的晶体结构变化敏感,能反映腐蚀过程中物相的转变(如γ-FeOOH向α-FeOOH的老化),为研究腐蚀机制提供动态信息。

腐蚀产物XRD分析的样品制备要点

样品制备是XRD分析的关键环节,直接影响衍射峰的强度与分辨率。首先,取样需具有代表性:针对化学环境试验后的试样,应选取腐蚀较均匀或典型腐蚀区域(如点蚀坑、全面腐蚀表面),避免取氧化膜脱落或污染的部位。

对于疏松的腐蚀产物(如钢铁表面的铁锈),可采用机械刮取法:用洁净的不锈钢刀轻轻刮下腐蚀产物,收集于玛瑙研钵中;若腐蚀产物与基体结合紧密(如铝合金的氧化膜),则需用金刚石砂轮切割下含腐蚀产物的基体薄片(厚度≤1mm),避免破坏腐蚀产物的结构。

研磨过程需注意:将腐蚀产物研磨至粒度≤10μm(约200目),确保样品颗粒小于X射线的穿透深度,减少择优取向影响。研磨时应使用玛瑙研钵(避免金属污染),研磨时间不宜过长(防止样品过热导致晶型转变)。

压制样品时,将研磨好的粉末填入样品槽(深度约1mm),用玻璃片轻轻压平,使样品表面与样品台平齐,避免出现凸起或凹陷,否则会导致衍射峰位移或强度异常。对于片状样品(如基体薄片),直接用导电胶固定在样品台上即可,无需研磨。

需特别注意避免污染:所有工具(刀、研钵、样品槽)需提前用乙醇清洗并干燥,防止引入外来杂质(如SiO2、金属颗粒)的衍射峰,干扰分析结果。

XRD测试参数的优化策略

测试参数的选择需结合腐蚀产物的特性(如晶体结构、元素组成)。靶材选择:常用的靶材有Cu靶(λ=0.15418nm)、Fe靶(λ=0.19360nm)、Co靶(λ=0.17889nm)。Cu靶是通用靶材,适合大多数腐蚀产物(如氧化物、氢氧化物);若腐蚀产物含Fe元素(如钢铁腐蚀产物),用Fe靶可减少荧光辐射(因Fe的吸收边接近Cu靶的X射线波长,会产生强荧光,增加背景噪声),提高信噪比。

管电压与管电流:管电压一般设置为靶材临界激发电压的3~5倍(如Cu靶临界电压约8kV,管电压选20~40kV),管电流选10~40mA,确保有足够的X射线强度,同时避免靶材过热。

扫描范围(2θ):需覆盖腐蚀产物可能含有的物相的特征衍射峰。例如,钢铁腐蚀产物的扫描范围通常为10°~80°(涵盖FeOOH、Fe3O4、Fe2O3的主要衍射峰);铝合金腐蚀产物(如Al2O3、Al(OH)3)的扫描范围可设为5°~70°。

步长与扫描速度:步长越小,分辨率越高,但测试时间越长。对于腐蚀产物分析,步长一般选0.02°~0.05°;扫描速度选1°/min~5°/min,若需高分辨率(如区分相似物相),则选1°/min以下。

此外,可采用连续扫描与步进扫描结合:连续扫描用于快速筛查物相,步进扫描用于精准测定衍射峰位置与强度,提高定量分析的准确性。

腐蚀产物物相鉴定的流程与技巧

物相鉴定是XRD分析的核心步骤,流程如下:首先对原始衍射谱图进行预处理,包括扣除背景(消除荧光辐射与样品表面粗糙度的影响)、平滑处理(减少噪声)、寻峰(确定衍射峰的2θ位置与强度)。

然后进行数据库检索:常用的数据库有JCPDS(粉末衍射标准联合委员会)卡片库、ICDD(国际衍射数据中心)数据库。检索时需输入样品的元素信息(如腐蚀产物含Fe、O、Cl等),缩小检索范围,提高效率。

匹配度分析:将样品的衍射峰与标准卡片的衍射峰对比,主要看三个指标:①衍射峰位置的匹配度(2θ偏差≤0.2°);②衍射峰强度的相对比例(强峰的强度顺序一致);③特征峰的存在(如α-FeOOH的特征峰2θ≈21.2°必须存在)。

需注意处理多相体系:若样品含多个物相,需逐一检索,先匹配强峰对应的物相,再匹配弱峰对应的物相。例如,某钢铁腐蚀产物的衍射峰有2θ≈18.5°(γ-FeOOH)、30.2°(γ-FeOOH)、33.2°(α-FeOOH)、35.5°(Fe3O4),则先检索出γ-FeOOH,再检索α-FeOOH,最后检索Fe3O4,确保所有峰都能被解释。

避免误判:某些物相的衍射峰可能重叠(如Fe3O4的2θ≈35.5°与γ-Fe2O3的2θ≈35.6°),需结合其他分析技术(如拉曼光谱、EDS)验证,或通过计算晶面间距(d值)确认。

腐蚀产物的XRD定量分析方法

定量分析用于确定腐蚀产物中各物相的质量分数,常用方法有外标法、内标法与Rietveld全谱拟合。

外标法:制备一系列已知质量分数的标准样品(如γ-FeOOH与α-FeOOH的混合物),测定其衍射峰强度,建立强度-质量分数标准曲线,再测定未知样品的衍射峰强度,代入曲线计算质量分数。该方法适用于简单体系(≤3个物相),但需制备标准样品,操作较繁琐。

内标法:向未知样品中加入已知质量分数的内标物(如α-Al2O3、SiO2),测定样品与内标物的衍射峰强度比,根据公式计算各物相的质量分数。内标法无需制备标准曲线,适用于多相体系,但需选择合适的内标物(与样品无相互作用、衍射峰不重叠)。

Rietveld全谱拟合:基于结构模型,用计算机程序(如GSAS、Topas)拟合整个衍射谱图,直接计算各物相的质量分数。该方法无需标准样品,适用于复杂多相体系(≥3个物相),且能同时获得晶胞参数、晶粒尺寸等信息,但需要一定的结构化学知识,操作较复杂。

实际应用中,若腐蚀产物为简单体系(如仅含α-FeOOH与γ-FeOOH),可用外标法;若为复杂体系(如含FeOOH、Fe3O4、NaCl),则用Rietveld全谱拟合更准确。

XRD在盐雾环境试验腐蚀产物分析中的应用

盐雾环境试验(如NSS、ASS、CASS)模拟海洋或工业大气中的盐分腐蚀,是评价金属材料耐蚀性的常用方法。XRD可分析盐雾腐蚀产物的组成,揭示腐蚀机制。

例如,对镀锌钢板进行NSS试验(5%NaCl溶液,35℃,喷雾240h),腐蚀产物的XRD分析显示:表面腐蚀产物主要为Zn5(OH)8Cl2·H2O(氯氧化锌)与ZnO(氧化锌)。其中,Zn5(OH)8Cl2·H2O是镀锌层与NaCl反应的产物,具有层状结构,能阻碍Cl-的进一步渗透,是镀锌层的“保护性腐蚀产物”;而ZnO是Zn5(OH)8Cl2·H2O分解的产物,结构疏松,保护性差。

若镀锌钢板的腐蚀产物中Zn5(OH)8Cl2·H2O的质量分数≥60%,说明镀锌层的耐盐雾性能良好;若ZnO的质量分数≥50%,则说明腐蚀已深入基体,耐蚀性差。

再如,对不锈钢(304)进行CASS试验(0.26g/L CuCl2·2H2O + 5%NaCl + 0.1%醋酸,50℃,喷雾168h),腐蚀产物的XRD分析显示:表面出现Cr2O3(三氧化二铬)与FeOOH(羟基氧化铁)。Cr2O3是不锈钢表面钝化膜的主要成分,若Cr2O3的衍射峰强度高,说明钝化膜未被破坏;若FeOOH的衍射峰强度高,说明钝化膜已失效,不锈钢发生了点蚀。

XRD在酸碱环境试验腐蚀产物分析中的应用

酸碱环境试验模拟化工设备中的酸(如H2SO4、HCl)或碱(如NaOH、KOH)腐蚀,XRD可分析酸碱腐蚀产物的组成,评估材料的耐酸碱性能。

例如,对哈氏合金C-276(Ni-Cr-Mo合金)进行硫酸环境试验(10%H2SO4溶液,60℃,浸泡168h),腐蚀产物的XRD分析显示:表面腐蚀产物主要为Cr2O3与MoO3(三氧化钼)。Cr2O3是Cr元素的氧化产物,具有高化学稳定性,能阻碍H+的渗透;MoO3是Mo元素的氧化产物,能与H2SO4反应生成MoO4^2-,形成可溶性盐,但若MoO3的质量分数过高,会导致腐蚀产物层疏松,加速腐蚀。

对铝合金(6061)进行氢氧化钠环境试验(5%NaOH溶液,25℃,浸泡24h),腐蚀产物的XRD分析显示:表面腐蚀产物主要为NaAlO2·2H2O(铝酸钠水合物)与Al(OH)3(氢氧化铝)。NaAlO2·2H2O是Al与NaOH反应的产物(2Al + 2NaOH + 6H2O = 2NaAlO2·2H2O + 3H2↑),结构疏松,无保护性;Al(OH)3是NaAlO2水解的产物(NaAlO2 + 2H2O = Al(OH)3 + NaOH),若Al(OH)3的质量分数≥40%,说明腐蚀速率减慢,因为Al(OH)3层能阻碍NaOH的进一步接触。

XRD分析中的干扰因素及排除方法

XRD分析过程中常遇到干扰因素,需采取措施排除:

①择优取向:某些腐蚀产物(如片状的γ-FeOOH)易沿某一晶面取向排列,导致该晶面的衍射峰强度异常增强,其他峰减弱。排除方法:将样品研磨至更细粒度(≤5μm),或采用旋转样品台(使样品在测试过程中旋转,减少择优取向)。

②荧光辐射:当样品含有的元素的吸收边接近靶材的X射线波长时,会产生强荧光辐射,增加背景噪声(如Fe样品用Cu靶时,Fe的K吸收边≈0.174nm,接近Cu靶的λ=0.154nm,会产生强荧光)。排除方法:更换靶材(如Fe样品用Fe靶),或使用滤光片(如Cu靶用Ni滤光片,吸收Cu的Kβ射线,减少荧光)。

③背景噪声:由样品表面粗糙度、仪器稳定性等因素引起,会掩盖弱衍射峰。排除方法:对谱图进行背景扣除(用软件的自动背景扣除功能),或增加扫描次数(累加多次扫描结果,提高信噪比)。

④外来杂质:如样品制备时引入的SiO2(来自玻璃片)、金属颗粒(来自不锈钢刀),会产生额外的衍射峰。排除方法:严格清洁工具,使用玛瑙研钵与乙醇清洗,测试前先对空白样品(如空样品槽)进行扫描,确认无杂质峰后再测试样品。
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ulsdmg.com/a/2273.html
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